当前位置: 首页 > 儿童童话故事 > 正文

【散文风】追寻年味

来源: 中东文学汇 时间:2021-07-07

日月轮照,时光匆匆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,春风柔和,春雨如酥;看茑飞草长,江岸又绿;夕阳斜照,缤芬飘零,流水向远,蜂舞蝶忙。当头顶上的雷鸣,滚动着骤雨急风,碧绿的盛夏里,人们在龙舟竞渡中看麦浪翻滚,热烈与奔放成了生活的主格调。这样一路走去,蓦然间,是蝉鸣摧去一叶梧桐,零落为尘;秋风瑟瑟,我仰望长天,是仲秋星空里的一轮明月,使我顿生怅然,心中陡然泛起了家乡的茅屋炊烟;夕阳途短,勾起了对年来将尽的一丝茫然。于是,淡淡的乡愁,油然而袭上了我的心头。思念如炽,情怀若初,慨叹又一个岁月的更替:在潜意识中,渐渐产生了对年味的深沉追寻!

 

阳历元旦过后,往昔的挂历,不得不放置在角落里。在新挂历被翻开的那一瞬间,金猪亮相,我急不可待地查看春节的时日,惊艳由心而动:又是一个华年!

 

时光的列车,通过腊月的隧道,在漫天风雪中,飘着八宝米粥的香味。三五密友红炉煮酒,纵论人生,几多感慨,几多兴叹:“年来了,年来了”!于是,春节的喜气,新年的味道,就在这粥香和着酒香中升腾起来了!

 

在上世纪物质贫乏的六七十年代,对于年的向往,充盈着吃好,穿好,玩好的憧憬。同时,也使亲情梦绕魂牵。于是,就把这些美好的希冀,用春联,鞭炮,灯笼体现出来。无论日子是多么艰辛,遵循“能穷一年,不穷一节”的古训,也要把过年的物品置办齐全。人们相见总要恭问“年货办好了?”以致敬贺新岁,年年喜庆。而我的老父亲,也就不遗余力地尽其而为之,年的味道也就飘散开来了!

 

在过年的味道里,肉是少不了的。过了腊日二十,村子里杀猪宰羊是件十分喜庆的事,看热闹的人们簇拥而至,围观助兴,宛若戏台。专事杀猪的师傅,早早起床,备好刀具,支好门板,安上大锅,烧开沸水。早有几个帮忙的邻人,把猪捉住,放倒在门板上,众人按捺住猪的四肢,杀猪师傅手拿长约二尺的过心刀,对准猪咽喉,猛力刺扎下去,直穿猪心。血溅而出,流入事先备好的血盆里去。待到血流干涸之后,师傅在猪脚处割开一个小口子,用铁条穿通至猪全身,用嘴对着开口猛力吹气,帮手们用棒搥击打猪身,猪皮也就渐渐鼓涨起来了。扎紧气口,把猪放进开水锅中,汤其皮毛,用薄铁片或海泡石脱去皮毛,把白净的猪身悬挂在肉架子上,开肚剝肠后,一劈两半,就开始分肉了。

 

那年头,人们喜欢肥肉,尤其是猪肋处油厚的地方。主人家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斤两,由师傅一刀一刀割开,没多大功夫,一头大肥猪就分割干净。当然,师傅的酬谢是约二三斤的“头道槽”肉,血肉淋淋,挥手道别,扬长而去。

 

酒,之于年味,是五味杂陈中很具情意寄托的啊!草民百姓,喝不起“茅五剑”,也不知“杏花村”,但自己用小米二曲酿造老黄酒,倒还是家家必备的佳酿。早在八月中秋时节,谷米熟了,老父亲就拣挑那些沉甸甸的谷穗,搓成米粒,在秋阳下爆晒。到了五谷收藏宿毕的初冬时节,把谷米泡上两天,放到大锅里煮成米粥,放凉到不汤手的温度,放入二曲,原生酒糟作酵母,盛在陶瓷瓮里,加盖密封后,藏在灶台后面的柴草堆里,二十天过后,就有酒香溢出,淡淡的清香,使人怀念年来的时光已经不远了。待到腊八节后,打开封瓮,仅凭嗅觉就知道,一瓮好酒可待尊客了。

 

春节期间,远方客人驾临寒舍,真的是雪盈寒窗,梅映西墙的时节,家中老爹燃起红泥小炉,栎木红炭烘烤筛酒壶,满屋酒香飘荡。几杯下肚,豪情,亲情,友情油然而生,宾主相依相偎,纵论世道艰辛,共话沧海桑田,轻若飞鸿,宛若神仙,令人如痴如醉!

 

春联,在那个年头不是商品,只能是村子里能写一手好毛笔字的文人的作品。腊月二十六日后,家乡村子里名叫固子的文化人,就把文房四宝打理修整,端坐在堂屋正中的小桌前,执笔在红纸上书写春联。不太考究的人家,就让固子随意按书上的联句书写。而那些讲究希冀的人家,总要让固子因意而写联句,诸如“福禄寿三星高照,吉祥瑞一体同春”,“春种满田皆碧玉,秋收遍野是黄金”之类的联句,很工整,很有文学格调,也很受乡人们的喜欢。春联之外,还有诸如“满院春光”,“出门见喜”,“小心灯火”,“岁交己亥紫微高照万象更新吉祥如意王宅平安閣家康泰大吉大利”等红纸喜贴之类,构成了吉庆祥和的春联文化薀涵。当家乡的人们从固子处取回满含墨香的春联时,才能真实地感受到春节的喜气,因此而落地生根了!

 

鞭炮,大概从汉代起,就作为营造祥和喜气,助兴贺礼的工具,相沿至今。到了新旧年交替的除夕之夜,家家鞭炮齐鸣,硝烟腾空而起,噼哩叭啦的响个不停,家底厚实的,有万字头的鞭炮,在噼噼叭叭中又间断雷鸣式的爆响,给人有心头为之一震的震撼作用;还有在一阵爆响之后,冷不丁的一声炸响,同时腾空里飞出多彩的烟花。人们把对于过年的情绪,通过鞭炮的炸响,来喧泄心中的五味杂陈,无论是快乐或忧伤,郁闷或豪放,都可以通过一通鞭炮的震憾,使愁绪得到渲泄,使快乐得以升华。而留在空中的硝烟味,也正是年味里的主要载荷,挥之不去,永驻心间!

 

年味,从腊月二十三日夜里祭灶王,弥漫开去,梦迴萦绕在长达月余的春节过年的程序之中:

 

二十三,祭灶君。人们用灶火烧作为贡品,祭司灶君。灶火烧其实是用面团制作的饼子,先在烙饼上烙一阵子,然后放在炉火中烧烤,就成了焦黄色的烧饼,十分好吃。这个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,是我家乡王店的特产,源于宋元,盛于明清,相沿于今,备受乡人推崇,史载称之谓“王店火烧”。老爹在晚饭前把五个火烧摆放在贴有灶君王图像的案板前,点燃香烛,叩头下拜,口中喃喃:“老灶爷,我家五口人,人丁兴旺,诚敬老灶爷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太平,保佑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,大吉大利!”然后,屈膝弯腰作恭送状,至大门外,挂上红灯笼。此时,过年的序幕就拉开了。

 

二十四,扫房子,就是要把屋子里的各地方,全方位,立体化,多层次地除尘洁净,使屋子干净卫生,井然有序,并郑重告介小儿女,不必多言多语,对于那些含诲禁忌的言语,不能说,否则,要挨打的!

 

二十五,和酵母。就是做蒸馍用的酵母。这天早饭后,妻子把玉米面搅和成稠面糊,蒸熟后,伴上大曲,二曲,搓成颗粒状,喂上热气,让其自然发酵,一两天后,就成了上好的酵母了。

 

二十六,做豆腐。那些年的豆腐,要自己做,全天然环保无污染。头天晚上,把黄豆泡上,早饭后,把泡豆放在画磨上磨,豆浆从磨道里涓涓流淌到事先备好的盆子里,用布兜把豆浆过滤后,放到大锅里煮沸,用酸浆水点卤后,就凝结成了豆腐乳。用布单包起来,上面压上沉重的石块,待凉后,就成了沉甸甸的豆腐块了。

 

二十七,杀红鸡。那年月,家家户户都养有鸡鸭鹅什么的,其中的大红公鸡是少不了三两只的。它的主要作用是打鸣报晓,另外是做佛事还愿用的。例如,祈许儿子能考上大学,就许下一只老公鸡,待到腊月二十七日早饭后,把大红公鸡捉住,在祭坛上拜了又拜之后,用利刃把鸡脖子割断。但是,公鸡命长,还要挣扎扑棱好长时间才会倒下。然后用开水汤淋后拔去羽毛,开肚剥肠后就成了待煮的白条鸡了。

 

二十八,面团发。就是和面蒸馍炸油馍。由于过年时客人多,而且走亲戚也是拿着馍去的,所以,蒸馍的量很大,一般的人家,八丈锅要蒸三到五锅约200多个馍。这其中要有枣卷馍,它是用枣装饰的馒头,重约半斤,是给长辈人吃的。下油锅炸油馍,是一件庄重而严肃的事儿,妇孺都要远离,更不能说“油少了”、“起不来”之类的话。在炸油馍的过程中,掌锅的翻动油馍时,要不停地说“翻身了”,“起来了”之类的吉语。

 

二十九,捏鼻。捏鼻就是包饺子的意思。乡下人包饺子,讲究一点的人家是羊肉馅,厚实的人家肉多一些,葱,姜料多一些。量要保证全家人在除夕夜和初一早上两顿饭量。

 

三十,躬揖。就是说,三十这一天要鞠躬,叩头,作揖。在这一天,有两件事要做:一是祭祖,三十早饭后,贴好春联,要带上贡品,火纸,鞭炮,到祖茔地烧香祭拜列祖列宗,叩头,祷告,以告慰先祖,面对先祖英灵,诉说对家道兴旺的计划与希冀,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!二是熬年,即在除夕夜里要拜访邻居亲友,对于年长和高辈份的人要敬拜问安,在一起述说家长话,伴其熬岁。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道德。

 

对于孩子们,除夕之夜,是欢乐的时光,同龄的孩子们相约在一起,在村子里东跑西窜,哪儿热闹上哪儿。手里提着一盏纸糊的灯笼,口袋里装着星散的鞭炮烟花,走着放着,或者在鞭炮纸堆里找寻落下的鞭炮,彼此呼唤着呢称或绰号,腾动往复,游来荡去,犹如马队疾奔,成为除夕之夜的一道亮丽风景,同时又彰显出一代新人的敏锐刚毅与英俊洒脱,使家乡村庄里升腾着生活的梦想与希望。

 

追寻年味,并不全是所谓的馨香与喜气,而是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,人们赋于年的渴望与祝愿;在精神追求与客观现实中,通过人们辛勤的劳动,充盈着热望与期盼;在享受物质丰盈的同时,也在享受思想丰满的精神大餐,这就是真正的年味!雪白与梅红相映成趣,希望与奋斗互为依存,在袅袅炊烟中升腾开去,永无飘散!

 

追寻年味,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,思想丰满起来;追寻年味,是告诉未来的梦想会缤纷多彩!年味,除了原生态的酒肉馨香与衣着鲜亮,还有对于梦想的超然与追求,承载着对生活的希冀,走向明天那个清晨的辉煌。让漫天霞光,春风荡漾,为新年披上华丽的盛装,惊艳了岁月,惊艳了时代!惊艳了理想!

 

作者简介:王书成,网名:@书卷清纯。数学本科学历

癫痫病用什么药好一点
哈尔滨市癫痫那家治疗好
河北癫痫病医院

相关美文阅读:

热门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