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伤感散文 > 正文

落寞的钢笔_心灵感悟_海天散文

来源: 中东文学汇 时间:2023-08-04
   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上衣兜里插钢笔曾是读书人的一个重要标志。那时,但凡是读过一点书的人,兜里总会插着一两支钢笔。哪怕是只认得几个字,也会不顾别人的取笑,在上衣兜里插上一支钢笔。当时,能够在上衣兜里插钢笔的人,都是有点儿水平(很起码认识字),也是有点儿身份的人,因此会赢得别人的另眼相待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听父母讲,那时能在兜里插上一两支钢笔,比现在人们手上戴枚大钻戒还要神气,还要风光,还要令人羡慕。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由于经济落后,人们兜里插的多是七八毛钱一支的“新农村”钢笔或者是一块多钱一支的“丰收”牌钢笔。假如是“英雄”牌或者“永生”牌钢笔,则能让人刮目相看。人们往往会依照一个人兜里钢笔的数量和牌子的差别,来判断此人的水平和地位。有句顺口溜:“插一支钢笔是小学生,插两支钢笔是中学生,插三支钢笔是大学生,插四支钢笔是修笔的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所以,一般识一点儿字的人兜里只插一支钢笔,读书多一点儿的人兜里插两支钢笔,插三支钢笔的人则比较少。       记得很早知道的钢笔多是“英雄牌”,那时不管是学生还是工作之人,都追崇有一支“英雄牌”钢笔,如果不是,也要找修笔匠换上“英雄牌”的笔尖。不管是作文、写信或写什么,都是青一色的钢笔。后来还生产出各种牌子的“书法笔” 以适应练字需求,那时很多报刊杂志还不定期举办“硬笔书法”比赛,从而也促进了人们对钢笔的需求青睐。曾经一段时间,“庞中华字贴”风靡全国,学生人手一册字贴练字,各种钢笔销路畅通。      当时,正上小学的我,一直渴望着能够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“英雄”牌钢笔。正值初中毕业前夕,我到偃师县我伯父那里去住,伯父跑遍了县城的大小商店,终于在“*一百货大楼”寻到了这支黑色塑胶杆、银色笔帽的“英雄100”钢笔。捧着伯父送的“英雄100”,我竟然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因为是伯父送的礼物,所以倍加珍惜,简直是爱不释手。每次考试,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塑胶皮囊吸满英雄牌纯蓝墨水。说来也怪,一向字体丑陋的我使用这支笔后,写的字似乎比平时好看多了,答出的试卷也总会得高分。于是,我私下里称它为“神笔”。       日子久了,班上有同学发现了这个秘密,并悄悄将它易了主。看着自己的宝贝钢笔不见了,我心里那个疼呀!一连几天,寝食不安,泪眼汪汪。班主任老师知道此事后,特意开了一次班会,教育同学们不要将别人的心爱之物据为己有。在老师的关心下,几天后,“神笔”又悄悄地回到了我的书包里。      九十年代中期,各种中性笔不断出现,这种不需要注水的一次性笔,抵销了钢笔注水麻烦程序和漏水污染的缺陷,省时方便,使钢笔的地位一下子倍受冷落。直到现在,中性笔基本取代了钢笔,成为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。精灵的商人永远不会退步,他们把钢笔做成各种“礼品笔”,把实用工具变成了可收藏的“精致工艺品”,各种豪华装的“派克笔”、“金笔”开始走上台面,礼也送了,又体现出其文化品味。      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,现在除了学校规定学生钢笔作业的部分,从学校到社会几乎都是用一次性的中性笔书写,加上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大量使用,很多人甚至连笔都不用,任何文字书写都变成就“键盘功能”。时间一长,很多学过的字都丢到无影无踪,不但认不得,连书写也是一塌糊涂,不要说别人是否认得,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写的什么。你要是在大街上去随意访问人们,可以肯定身上带笔的连5%都不会有,带钢笔的肯定是零。     笔都很少用了,难怪乎,现在很多人在论坛的文章、手机短信和手写的纸上,你就会发现,写白字的比比皆是,把汉字写成天书的也多,认错字的也不在少数。就连我们某些搞文化的人,也同样弄出很多错字别字,让人诒笑大方。作为汉字大国,连基本汉字都常写错认错,那真是丢人丢到“家”了。所以,电脑虽是个好东西,但传统的书写方式我们也不要忘了,毕竟,用笔书写不但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,而且还能体会到一种不一样的心景。

热门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