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文章 > 正文

宁建平--人到中年

来源: 中东文学汇 时间:2021-07-08

文   宁建平

 

很近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消息,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的测定,对年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,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年龄阶段。

 

即: 0到17岁为未成年人,

       18岁至65岁为青年人,

       66岁至79岁为中年人,

       80岁至99岁为老年人,

       10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。

 

记得去年我就看到过这个新变化,当时只是随便浏览了一遍,并未留下多少印象。

 

今年我刚进入50岁,就感觉精力、记忆力等各方面的机能能有了比较明显的减退,人生好像从此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了。

 

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新标准,我还只是个青年人,但现实情况确实已进入了中年人行列了。

 

 

 

这个新的标准,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,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
 

但我依稀记得,传统上我国一直是将普通人的40岁至55岁确定为中年阶段的,这样的划分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。

 

中年,既不同于"乳臭未干"的幼年,也不同"嘴上没毛,办事不牢“的青年,或是"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的老年,更不同于"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"的迟暮之年。

 

它是人一生之中心智成熟、经验老到的*阶段,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,必须好好把握,而不给自己留下遗憾。

 

进入中年后,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增加,知识、经验的积累,加上个人的不断探索、不断的更新知识,其结果必然是个体的心理日趋成熟,且处于继续向上发展的时期,智力也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。

 

反之,如果你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,得过且过的话,心理、智力水平自然不会继续提升,只可能从此停滞不前、甚至衰退下去。

 

 

 

孔老夫子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发展精辟地概括为:“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
 

孔子的这种分析说明心理能力不仅在中年期仍在发展,到了老年也还没有终止。

 

当然,进入中年后,人的生理功能必然会逐渐衰退。

 

原来白天上班或学习,晚上继续加班干到大半夜,第二天早晨起来照样能该干啥干啥,精神抖擞、毫无疲态。

 

但现在不行了,如果上班或学习太累,晚上又不按时休息的话,第二天起来肯定会感觉精力不济、力不从心的。

 

如果说人在中年以前就像一部买来不久的新手机,充电所需时间短,而待机时间长的话,那么进入中年后就像一部用久了的手机,充电所需时间长不说,待机时间还短。

 

即便短时间内快速充满了电,但用不了多久,又会再次电量耗竭,需要新的充电。

 

 

 

人的中年,就相当于一年四季中的秋季,是个收获的季节。

 

如果青年的时候能够在事业上多拼博、多积淀,中年时就会硕果累累满枝头。

 

如果年轻时心浮气躁、随波逐流,中年时肯定会收成微薄,甚至颗粒无收,枝高无果一场空。

 

由于中年人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,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价值,为了对家庭和社会多做贡献,他(她)们总是“马不扬鞭自奋蹄”地忘我工作,真正做到了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。

 

中年人在事业上总想做得尽善尽美,他们都期盼着集中精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,并取得骄人的业绩。

 

但往往是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。

 

由于人事、体制、工作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,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徒然被耗费,终不能有大的作为而陷于平庸,使人心有不甘而又无可奈何。

 

因此中年人总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苦苦挣扎,并屡屡遭受挫折甚至失败,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打击。

 

 

 

勿庸置疑,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。

 

从小处说,他(她)们都肩负着一个个家庭、一个个单位的重任;从大处说,他(她)们都肩负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*的重任。

 

中年人是各个家庭、各个部门、各个行业的主力军。

 

他们肩上的责任大、身上的任务重,同时对自己的要求又高,长年劳心劳力地工作着,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威胁。

 

众所周知,随着年龄的增长,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是自然攀升的。

 

加上中年人在心理上既希望保持身体健康,同时不少人又有忽视健康的侥幸心理,认为自己身体一直很好。

 

即使已经出现了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,也不能引起重视,认为这些都无大碍,以工作忙无暇顾及而听之任之,很终酿成大病,失去很佳治疗时机而抱憾英年早逝……

 

这样的事例经常耳闻目睹,使人唏嘘不已。

 

面对多事之秋的中年,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?放弃追求、放弃奋斗显然是不能接受的。

 

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节制一下自己的欲望,不再那么贪得无厌呢?

 

主动放弃一些无谓的应酬,放弃一些无谓的名利之争,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从事的专业,静下心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,真正地随心生活。

 

大诗人王维《终南别业》中“……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”的自由惬意的闲适生活可资效仿。

 

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的诗作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;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,其中流露出的意识觉醒和自由心灵,令人神往。

武汉哪家癫痫医院专业
看癫痫
广州癫痫病医院

热门栏目